从改造自家的25亩低产田,到建设450亩规模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,湖南常德市西湖管理区西洲乡西洲村的周文胜、周文利兄弟仅用了不到2年时间。
3月15日,走进西洲村周文胜、周文利兄弟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,可以看到,村道一旁低洼的水田里几台挖掘机正紧张施工,兴修养殖池。“修建田螺和泥鳅的养殖池只有两道工序,一是将田地挖到一米左右的深度,好让田螺和泥鳅过冬,其次就是将田埂加高加宽,防止泥鳅逃走。”看着眼前即将完工投产的养殖基地,周文胜不禁回想起创业的艰辛。
2014年上半年,任职西洲村村主任的周文胜在摸索做活“农”字文章的过程中得知,田螺套养泥鳅的特色养殖模式在外地十分成功。“好管理,投入少,易销售。”别人口中总结的几大特点深深打动了周文胜。
“其实,邻村就有田螺套养泥鳅成功的经验,只是面积小,收益不大。”周文胜说,当时家里一共有26亩种水稻的低产田,每亩地年收入不到600元,如果能把地集中起来养泥鳅和田螺,一来自己先试水了这条特色养殖路子的“本土适应性”,二来成功的话家里收益将大大提高。
雷厉风行的周文胜立马找来弟弟周文利共同投资近3万元,将家里26亩低产田硬化,改造成养殖池,还买来500公斤田螺和300公斤泥鳅种苗,并从邵阳请来一位师傅进行2个月的技术指导。“根据邻村养殖经验来看,田螺套养泥鳅要想获得收益,必须进行规模养殖。”技术学到手后,周文胜兄弟和家人商量,拿出全部积蓄,又投资从西湖渔场租了22亩鱼